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专家解读“适时降准降息”:怎么降,谁受益?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目标,这些目标也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左右;财政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此外,稳住楼市、股市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总要求,要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那么,在这一关键节点,影响中国经济前景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完成预期目标,更有效地提振消费?房地产市场能否回稳?还有哪些新兴产业值得关注?

为此,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了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芦哲,深入探讨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芦哲

芦哲表示,2025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内需的强劲支撑,尤其是消费的提振作用,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同时,房地产市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改善,市场供需在向着平衡状态靠拢。

内需是主要支撑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GDP增长预期定在 5%左右,你如何看待?为了实现这一预期,经济结构上哪些方面是重点?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芦哲:我们认为2025年经济增长能达到5%左右。

从结构来看,内需是主要支撑,促消费成为扩内需的第一抓手,消费增速预计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其次是房地产市场降幅的收窄,去年四季度以来,新房月度销售由负转正,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大幅减小。

此外,5年10万亿化债释放政府现金流,有望支撑基建投资。不过,5%的增长也面临不小的挑战,主要是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出口压力。

时代周报:2025年是中国连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第十七个年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时说,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你对此有何看法?

芦哲:考虑到美国关税带来的出口压力,今年海外市场需求对经济的支撑力度会明显下降,财政力度需要明显扩大,才可以刺激内需、支撑经济增长。考虑到2020年赤字率达到过3.8%,今年突破前期高点达到4%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专项债里面一部分要用于化债,因此也需要增加规模,确保用于实物支出的专项债不减少。

除预算内赤字外,《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在我看来,超长期特别国债需要增加对消费的支持,才能更大化作用于短期的经济增长,相比之下,设备更新经过了去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的空间未必还有往年那么大,这时增加对消费的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

货币政策稳楼市、股市

时代周报: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近14年来首次。在“适度宽松”的定调下,对于2025年货币政策的实施,你有哪些预判?会进一步降准降息吗,幅度是多少?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芦哲:2025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依然要求 “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传统的“降息”和“降准”仍是2025年首选的加码政策,我预计“降准”有2-3次的空间,合计投放基础货币约在2万亿-3万亿。

“降息”方面,预计2025年政策利率降幅或不低于2024年,从当前的1.50%下调至1.10%-1.20%,而LPR报价在政策利率带动的降幅之外。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常规的“降准”,2025年优化准备金率制度也将是重要的政策宽松举措,可能的优化方向包括:调整三档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三档调节为两档,为国有大行安排“定向”降准;打开存款准备金率的“隐性下限”5.0%约束,进一步支持中小金融机构;调整缴准资产范围,允许商业银行用国债缴纳准备金,在不改变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实现“降准”的效果。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意在引导融资成本继续下降,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最为受益。

时代周报:理论上而言,如果利率足够低,股市和楼市就会出现较好的投资机会。“稳住楼市股市”,今年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那么,货币政策转向之后,对民众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会因此刺激消费并将储蓄资金转移到股市和楼市吗?

芦哲:2022年至2024年存款利率渐次调降,从2022年9月份起,经过累计6轮存款挂牌价下调,主要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0”时代,引发企业和居民存款“搬家”。

在风险偏好不变的情况下,选择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在风险偏好上升的情况下,部分选择流入股市。

在2023年10月份之前,企业和居民选择用更长期限、更高利率的定期存款取代活期存款,而随着2024年以来存款利率下调,定期存款性价比下降,非金融企业与居民定期存款开始流向理财等资产管理产品和股市。

展望2025年,利率下行可能会继续推动存款外溢,货币可能会有走向低风险资管产品或股市等资产市场的冲动。

时代周报:你此前有关注过房地产,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如何衡量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此外,最近几年的房地产市场的确也影响到了不少地方的土地财政,在这一情况下,你认为地方政府应该如何摆脱土地依赖,实现较高的财政收入呢?

芦哲:经过了前几年的调整后,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充分挤出了,过去几年我们看到房地产新开工的降幅是要比新房销售降幅更大的,这代表供给下降的幅度比需求更快,市场供需在向着平衡状态靠拢。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需要盘活存量资产。过去一段时间的大规模基建投资,使得地方政府积累了大规模的实物资产,盘活这部分资产对于弥补地方政府收入缺口来说是有帮助的。

另一方面,则需要依赖于我国财税改革的推进。去年二十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的改革部署,财政收入下移到地方、财政支出上移到中央是本轮改革的重点方向,也是改善地方财力的根本措施。

时代周报:除楼市之外,稳股市被视为稳预期、稳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从过去15年的股票市场表现来看,每年的岁末年初A股具备非常显著的“日历效应”,其中春节至两会是传统的春季躁动窗口,如何看待2025年两会期间股市表现?

芦哲:从2010年以来,我们统计的春节后至两会各指数均录得正收益。这段时期是政策、业绩、经济数据的真空期,因此市场对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预期较强,资金相对活跃,因此弹性较高、有想象空间的小盘收益通常高于大盘。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前期的透支空间需要调整,到两会期间往往指数短暂下跌,会后跟随政策和经济指向的方向再次上涨。

今年两会期间的市场走势已经强于往年的日历效应,近两日主要宽基指数除创业板指外均录得正收益,且小盘宽基好于大盘宽基,延续了两会前的强势风格。

主要原因是两会前涨幅相对较高的风格已经出现过三日调整,市场经历了换手期;另一方面两会期间主要数据没有低于预期,部分行业在工作报告中被提及反而超出市场预期,因而导致两会期间市场的成交额也维持在较为充裕的水平,市场情绪仍然较为积极。

持续壮大民营企业

时代周报:外贸仍然是今年经济发展的一大看点。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一系列关税政策出台。从国家层面到外贸企业层面,我们该如何应对?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交织,广东作为我国外贸第一大省,从政策层面应如何给予外贸企业支持和引导打好头阵?

芦哲:稳外贸有三个思路,一是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出口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样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率;二是依靠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来减小关税影响;三是加强对出口企业的财税金融支持。

对于广东来说,短期能见效的是开拓更多市场,实现出口目的地多元化。比如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组织贸易代表团去新兴市场国家考察,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邀请新兴市场国家的采购商和经销商参加贸易洽谈会。

广交会是广东省的特色,也是全国的一面旗帜,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时代周报:我们注意到,在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中,科技领域的民营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给就业结构和技能要求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

以广东为例,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民营经济的政策导向将如何具体作用于就业市场,尤其是在创造就业岗位数量和提升就业质量方面?

芦哲:民企座谈会对科技企业的重视,反映出创新是民营企业前行之动能。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再次表明中国民营企业也能在前沿科技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而不仅仅是作为跟随者亦步亦趋。在当下的发展战略中,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2023年,企业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79.3%。

民企的数字化转型要求就业者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背景,这是掌握新的劳动工具的客观要求;在此之外,也要求不同知识背景的从业人员都要掌握、学习新型数字化生产工具。

支持民企的政策必然会带来就业的改善,比如广东省有许多互联网平台企业,都是民企;还有很多民营制造业,这些行业和企业获得政策支持后,能够开拓更大市场,也将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

时代周报:此前,强调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激发创新,那么当人工智能逐步普及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是否会受到更大冲击?对于企业来说,那人工智能的加速深透,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会还是降低?

芦哲:知识产权保护是与时俱进的,比如几十年前从纸媒时代到电视时代,再从电视时代到互联网时代,都能看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随着媒介而演进的特点,AI时代也是一样。

对于企业而言,AI的渗透可能对于小部分企业来说,可以降低研发投入,但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结合本公司、本行业、本区域的市场特点,结合AI应用特点,增加研发投入才是生存之道。

只靠应用相似的AI模型并不能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也不能带来产品竞争力的提高,AI只是提供了更多可能,企业需要结合AI做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产品。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外观升级/1.5L混动上汽大通G50混动预

    3月6日,上汽大通MAXUSG50混动版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15.28万。购车权益方面,大定1000元享1万元购车抵扣券,置换补贴至高1万元,0首付5年低息。作为品牌在新能源MPV领域...

    2025-03-07 23:16:42
  • 周燕芳代表:建议在上海创新养老金发展模式,

    今天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代表审议结束后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在回答关于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的提问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研究中心(E...

    2025-03-06 20:13:32
  •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教育数字化,不能“为

    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越来越成为全球共识和必然趋势。如何把握AI科技迅猛发展赋能教育变革的契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

    2025-03-06 14:32:02
  • 金川故事铜贵有限公司获上金所特别会员资格

    甘肃首家!金川集团铜贵有限公司获上金所特别会员资格 近日,金川集团铜贵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资质认证,正式获批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特别会员单位,是甘肃省首家获取此资格的企业,这...

    2025-03-06 11:47:31
  • 2025年主要发展目标出炉,“变”与“不变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在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得以明确。有的目标看似“没有变化”,实则蕴含着深刻的考量与权衡;有的目标发生罕见变化,却是为了与现...

    2025-03-06 08:14:12
  • “创新驱动非凡未来”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推出5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中国)有限公司12日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举办了“创新驱动非凡未来”CMKY+特殊色数字印刷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两个系列共4个机型的彩色生产型数字印刷系统RevoriaP...

    2025-03-06 05:04:21
  • 光智科技300489.SZ:公司研发的红外

    :公司研发的红外车载AI系统于2024年已完成样机开发和测试) 格隆汇3月5日丨光智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研发的红外车载AI系统于2024年已完成样机开发和测试,计划于202...

    2025-03-06 02:09:54
  • 和讯投顾刘运:明天行情稳了吗?大盘会怎么表

    今天市场震荡向上,特别是下午盘面开始转强,是不是预示着短线调整结束了?行情稳了?明天会不会重拾升势? 3月5日,和讯投顾刘运分析认为,一是需要指出的,今天的上涨主要是权重护盘和新科技...

    2025-03-05 23:16:12
  • 今年前11个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进出境货物

    据上海海关2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11个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进出境货物“径予放行”货值159.72亿元,同比增长143.81%。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

    2025-03-05 19:22:29
  • 乐享贷智能客服焕新电话:AI技术赋能体验升

    把客服和支持以及销售管理工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掌握了其中的窍门儿,你就能发现它其实没那么难。想象一下:你在一家公司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来电、邮件甚至社交媒...

    2025-03-05 13:31:15
精彩推荐
热门文章
斯凯蒙太阳能美股上市首日涨0.75%发行价4美元头部车企依然强势穗企表现抢眼和讯投顾宫羽飞:大盘整体低开高走,弱修复能不能追?Commvault亚洲区副总裁MichelBorst: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意老对手新面貌,今天的二代哈弗H9能否再给普拉多上上强度?香港旅发局:预计今年访港旅客4900万人次同比上升10%岚图汽车2月交付8013辆2025年销量全力冲刺20万辆岚图智能化研发团队规模扩充至1500人,L3量产进入倒计时震裕科技300953.SZ:公司机器人组件及精密零部件产品都处于投入期斯坦福大学开发不对称醚溶剂可增强锂金属电池的充电能力和稳定性归创通桥品牌升级:以"为生命恒创新"开启医疗科技新篇章上交所:将推动更多优质民营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明阳智能稳居BNEF2024海风榜首连续斩获多个海外风电订单透过DeepSeek,聊聊存储是如何给AI加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