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    快讯    /    正文

解码联想双位数增长:三大引擎有望切割6440亿美元AI红利

近日,全球IT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5年,全球生成式AI支出预计将达到6440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76.4%。数据显示,集成AI能力的服务器、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硬件将成为GenAI支出的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80%的GenAI支出将用于硬件。

这一数字不仅揭示了生成式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加速趋势,更预示着产业链条中硬件、软件、服务等环节的全面重构。而这一趋势与联想三大业务集团——智能设备、基础设施方案(ISG)、方案服务(SSG)的战略方向也高度契合。

难怪,联想集团在其新财年誓师大会上高调喊出"推动所有业务集团的营收实现年比年双位数的快速增长"。看来这爆棚的自信心背后,的确有扎实的市场大势作为有力支撑。

硬件支出占比80% IDG与ISG形成双轮驱动

根据Gartner的数据,2025年生成式AI支出中,硬件领域的占比将高达80%,其中设备支出和服务器支出(1806亿美元,增长33.1%)成为核心驱动力。

此前,很多分析都认为,随着市场的成熟,大模型scaling law的见顶,资金更多会转向软件和服务,看来并非如此。Gartner的数据背后,是AI技术从云端向终端下沉的趋势——无论是企业级智能应用,还是消费端AI PC、AI手机等设备,均需要高性能硬件作为算力载体。

作为全球PC市场的领导者,联想在过去两年最重要的动作,就是成功取得了AI PC的定义权,联想提出的AI PC五大特征,得到了市场的响应。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在去年PC市场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联想集团不仅稳居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第一,其与第二位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也拉大到了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IDG集团整体营收和贡献利润达到20%以上的增长。而在AI手机方面,联想在中国以外市场的排名上升到了第五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设备市场的增幅接近一倍。Gartner副总裁分析师约翰-大卫·洛夫洛克(John-David Lovelock)指出,预计到2027年,支持AI的终端设备将"几乎占据整个消费设备市场"。这对于联想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增长机遇。此外,国内将"人工智能+"行动与AI终端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也为联想提供了本土化创新窗口和机遇。

在服务器领域,联想凭借其全球第三的服务器市场份额,正加速布局AI优化型基础设施。上个月发布的Q3财报显示,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营收28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近60%,实现扭亏为盈。在中国市场,联想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近200%,是国内头部品牌中增速第一。这一趋势也彰显了联想不俗的竞争力。

可见,联想的AI PC、AI手机等终端硬件和服务器等基础设施,将成为集团业绩未来强势增长的双轮驱动 。

软件和服务超高增长空间 企业智能需求迫切

尽管Gartner的数据显示,软件和服务(278亿美元)在生成式AI支出中占比仅10%,但其93.9%和162.6%的超高增长率。

这一趋势背后,是多数企业遭遇的三大痛点——数据质量缺陷、员工技能断层(28%)和ROI测算困难(25%)。在此背景下,面对巨大的企业智能需求,具备端到端解决方案能力的厂商将获得显著优势。

联想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正是这一趋势的最大受益者——2024/25财年,SSG营收持续保持同比双位数增长和高盈利,其中AI相关解决方案贡献不断提升。

在企业智能领域,联想的布局可谓相当早。早在2023年,联想就提出了"混合式人工智能"的战略路线。

联想集团提出了混合式人工智能优势集框架,该框架涵盖了一个全面的AI模板库——联想AI Library,它能使企业以最小的复杂性轻松实施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广泛覆盖了多个行业和业务功能,包括营销、IT运营、产品开发以及客户服务等领域。

作为行业内拥有最全面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组合的企业之一,联想还提供了超过165个经过验证的AI垂直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可以通过联想的全球专业服务进行部署,从而帮助企业充分释放投资回报率。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还在新财年誓师大会上透露,联想正携手英伟达、微软、SAP、阿里巴巴、字节以及其他行业生态伙伴,打造更加全面、更加完善、更具优势的优势集。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超强的纵向整合能力和生态角色,使得联想可以在这轮AI浪潮中领先戴尔、惠普等传统厂商。

双位数增长目标的三重底气

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Tolga Kurtoglu也表示,要释放AI的潜力,我们必须将技术能力转化为以用户为中心的AI解决方案,打造联想的差异化优势。

当全球生成式AI支出向6440亿美元迈进时,我们也不难理解,联想敢喊出"推动所有业务集团营收实现年比年双位数的快速增长"的高增长目标,正式因为三重底气——硬件统治力、服务转化力、生态控制力。这不仅为其双位数增长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更重新定义了AI时代终端厂商的价值内核。

因为,相较于NVIDIA等受制于算力周期、Snowflake等依赖企业IT预算的厂商,联想的"全栈整合"能力显然使其在AI 2.0时代更具抗周期特质。正如杨元庆所言:"联想的第五个十年,将是混合式人工智能的十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直播电商“豹变”:从

    ) 文:互联网江湖作者:刘致呈 4月2日,中办、国办联合发文规范市场价格行为,要求强化事前引导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反内卷这事儿,摆到了台面上。 其实,之前各...

    2025-04-05 00:11:31
  • 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出海”点亮产业跨越国界的

    题: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出海”点亮产业跨越国界的协作未来 在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竞逐的浪潮中,中国科技企业正以创新与韧性打开国际市场的新格局。 2025年3月27日,来自中国的自动驾驶科...

    2025-04-04 21:16:41
  • 雪域“天路”绽春色

    复兴号列车穿行在拉林铁路林芝段。 四月,藏东南河谷桃花初绽,车窗外雪山与桃林交相辉映,拉林铁路列车穿行在桃花掩映的尼洋河畔,绘就高原独有的春之画卷。 据悉,拉林铁路开通至2025年...

    2025-04-04 18:24:56
  • 科锐国际控股股东质押75.4万股

    杨洋编|李亦辉 4月3日,科锐国际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股东霍尔果斯泰永康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泰永康达)已将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进行质押。具体质押情况为:泰永康达质押了754,000股...

    2025-04-04 14:58:46
  • 三孚股份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幅偏离超20%公司

    杨洋编|李亦辉 4月3日,唐山三孚硅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显示,公司股票于2025年4月1日、2025年4月2日、2025年4月3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

    2025-04-04 11:33:16
  • 保利北京首个“好房子”,三间房项目出了一版

    乐居财经北京徐迪4月3日,朝阳三间房两个项目设计方案同时公示。 南区1202-0006、1202-0007地块由保利操盘,设计单位为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 D区1205-0007地...

    2025-04-04 10:10:26
  • 天马科技控股股东解除质押约889万股

    杨洋编|李亦辉 4月3日,天马科技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裁陈庆堂先生部分股份提前解除质押。陈庆堂先生持有公司股份96,349,91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

    2025-04-04 07:35:52
  •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累计探索形成751项

    “八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累计探索形成751项创新案例,其中88项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西安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李群刚3日表示。 当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5-04-04 05:25:02
  • 隆基绿能新增担保10.61亿,部分被担保对

    杨洋编|李亦辉 4月3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披露了公司及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之间的新增担保情况。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提供的担保金额为233.45亿...

    2025-04-04 03:13:16
  •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财报透视:消费级爆发

    陈佳鑫 韩迅 3月30日,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发布一份颇具看点的2024年业绩公告,也反映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一些变化趋势。 财报显示,2024年,优必选总营收达13...

    2025-04-04 00:28:30
精彩推荐
热门文章
英国巨头携手苹果!加码中国清洁能源奇瑞与韩国KGM深化战略合作共拓全球市场Momenta与广汽传祺智驾大模型全场景落地赛力斯:AI赋能汽车个性化应用体验文远知行携手优步,将在迪拜首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从“开车”到“懂你”,AI如何让电动汽车更“聪明”又“亲民”?翰德发布《2025人才趋势报告》:AI人才争夺白热化每两个AI岗位能匹配百人会论坛2025|赛力斯段伟:60万用户的选择是对增程的热爱与信任2025年北京打造消费新生态文商旅体融合全民乐享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一季度交付量下跌36%A股上市公司“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加强“人工智能+”产业招商1-2月广西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投资超1100亿民宿综合体、蘑菇综合体…沪浙交界处,崛起长三角文旅商体农融合发展新样板港股收评:恒指基本平收,科技股多数上涨,生物医药股回调,小米再度下跌超4